一、前言
“十三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年,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复杂环境,积极应对必赢626net入口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挑战,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加速必赢626net入口测绘工程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必赢626net入口“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编制必赢626net入口测绘工程系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
1.主要成绩
测绘工程系现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校学生数397人,专职教职员工16人,兼职教师6人。专职教师15人,实验员1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硕士13人;安徽省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1人。兼职教师中教授博导1人,副教授4人。
测绘工程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100余万元。下设无人机航摄实验室、全站仪仪器室、GPS仪器室、水准仪仪器室、经纬仪仪器室、数字摄影测量实验室。
近年来,紧密围绕如何培养满足基本测绘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智慧城市建设等地方需求的信息化测绘高级应用人才,测绘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测绘为主线,着力培养具备常规测绘与GIS应用服务两大技能的信息化测绘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理念,逐步形成“专业—行业—职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梳理形成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素养培养模式,同时开展了包括校内应用技能培训、赴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技能竞赛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项,产学研社会服务项目10多项,获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2009年获批校级合格专业建设,2010年获批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11年先后获批校级和省级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2年获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获批省级测绘实验实训中心、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等项目。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教师科研水平整体不高。测绘系教师的科研水平整体不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尚可,但获批的数量较少,层次也不高,严重制约了测绘专业的发展。
教师队伍的层次有待提高。测绘系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博士2人,其他教师均为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偏少;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8人,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了一半。
服务地方的意识有待加强。测绘系承接的产学研项目不多,与地方测绘单位、企业联系不够密切。
缺乏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测绘专业的实习实训环节较多,而且需要在室外进行,现在缺乏专业的实习实验场地,学生上实验课时,分散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园的进出人员、车辆很多,实验进程经常被干扰,实验效果不佳,同时也不利于实验老师的管理和组织。
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通过调研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三所标杆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建设情况,深刻意识到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办学特色有待明确。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尚不明确,如何围绕我校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重点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是未来5年的努力方向。
学科建设有待加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较为薄弱,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将围绕高精度地形测绘技术、高分辨率卫星应用技术、数字地图编绘与可视化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规模较小,师生比高于20:1,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高水平教师比例较少,教师队伍以25-35岁的青年教师为主,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科学研究能力有待提升。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整体较弱。加上专业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有效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教师,职称较低,博士学历的教师较少,人均获批的项目较少,层次也不高。
学生就业层次有待提升。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大部分在企事业工作,考研升学率20%左右,但在就业层次方面,考研升学率上与标杆院校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按照“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信息化”办学定位,以深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统领,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1.发展目标
围绕我校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深入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技能突出、能胜任信息化测绘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经过5年的建设,逐步把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办成省内信息化测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专业,力争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操控性强、效果显著的信息化测绘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力争在学校率先实现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力争完成我校测绘工程的专业认证,将其建设成为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探索形成必赢626net入口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2)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成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
(3)新增遥感科学技术本科专业;
(4)建成一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能型师资队伍。5年内,测绘工程专业专职教师队伍规模达20-22人,其中博士5-8人,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规模达15人,其中博士8-10人。
(5)建成测绘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场,场地规模能满足1400人(测绘专业400人,非测绘专业1000人)的实践教学需求。
2.主要任务
(1)专业标准建设
以必赢626net入口专业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定位,遵循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现信息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师资队伍、资源条件等方面制定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标准,为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提供纲领性文件。
首先,按照必赢626net入口专业人才培养通用标准的要求,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测绘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条件等方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其次,结合我校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参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点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专业条件等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课程体系建设除了加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等课程的建设外,还应完善特色课程建设,从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凝练专业课程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应更加注重具有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培养和引进,扩大双能型教师队伍规模。专业条件从实验条件、实践基地等两方面开展建设,力争3-5年后,实验室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仪器设备数量和种类足够保证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使用,大型贵重仪器能够服务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完成科研项目提供良好条件科,所有的专业实验教学材料规范齐全,实践基地数量稳步递增,层次规模不断提升。
(2)专业建设
未来5年,测绘工程系力争形成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两个本科专业。
扎实建设测绘工程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在年均100人左右,师生比接近15:1,人才培养以信息化测绘技术为核心,以工程测量、GIS信息服务等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具备工程测量能力、测绘项目管理能力、GIS应用服务能力为目标,逐步完善“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必赢626net入口测绘工程专业标准,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辅以测绘专业技能竞赛、测绘兴趣小组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具有“基本业务技能、实践创新技能、综合业务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实现毕业生就业层次的提升。
新增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在年均50人左右,师生比低于15:1,人才培养以遥感数据处理为核心,以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遥感与GIS数据集成与共享服务等能力为目标,构建“专业—行业—职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分析,以及有关遥感信息工程建设与应用的专门高级技术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建立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能型师资团队建设与绩效考核模式,以此为指导,建立一支由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企事业工程师等为核心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尤其是加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力争5年后,测绘工程专业专职教师队伍规模达20-22人,其中博士5-8人,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规模达15人,其中博士8-10人。“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比例接近40%,校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兼职教师身份聘请省内外企业资深工程师8-10人。具体任务如下:
<1>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
a、研究中心培养。根据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将其分配到对口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团队,通过教学科研项目、教学科研任务等形式,带动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教学科研素养等方面的提升;通过研究中心或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激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b、高层次人才引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及发展特点,从各高校毕业生以及企业中引进专职教师,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在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既注意加强重点学科人才的引进,同时注意学科交叉,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增加青年教师中干力量。
c、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并继续深化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合作,与此同时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合作对象,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师资培养渠道,实现师资培养的持续性。
<2>专兼结合,多元教师团队
在引进专职教师的同时,通过聘用的方式,引入名校“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增强专业知识交流,促进师资队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用现代企业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实际工程应用知识技能。
<3>校企合作,培养应用能力
鼓励教师“挂职锻炼”,进行“双能型”教师培养。通过“脱产”为辅,“不脱产”为主的方式,鼓励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跟进实际工程项目,在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熟悉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与需求,从企事业的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方向,为改革教学,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做铺垫。
<4>开放交流,增加教师视野
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攻读学位或者参与会议研讨,从而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职称,在此基础上,增强学术及专业交流,拓宽专业视角,为专业发展打好基础。
(4)学科建设
围绕摄影测量与遥感开展学科建设,力争获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逐步形成高精度地形测绘技术、遥感数据处理与集成应用技术、遥感信息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高精度地形测绘技术方向,在无人机航摄技术、激光雷达测绘技术、高精度城市DEM及高精度平原河网DEM建模与应用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技术及知识产权,力争获批1项以上二类课题,4项以上三类课题,年平均科研到账经费200万元以上;遥感数据处理与集成应用技术方向,利用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在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环境及交通等行业进行遥感数据高精度、高效的处理与集成应用,形成国内领先技术与知识产权,力争年平均科研到帐经费100万元以上;遥感信息工程方向,以现有国内外常用遥感和GIS软件平台为基础,在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环境及交通等行业进行遥感和GIS一体化信息平台研究和开发,形成优势研发团队和产品,力争年平均到帐经费100万元。
(5)课程与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群建设。在现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在3-5年内申报2-3门具有技术实用性、应用广泛性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省级MOOC示范课程,3-5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通过长期持续地多层次建设,最终争取一批课程达到同类地方院校的先进水平。
特色教材建设。通过选用优秀教材、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讲义等方式,经过5年的建设,力争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占所有课程的比例达50%以上,力争编写2-3部以测绘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材,力争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我校教师共同编写1-2本实验课程讲义。
课程体系优化。参照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目标,梳理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单元,提取技能要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点文档。优化现有测绘专业核心课程结构,强化测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系统实用”的测绘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和交流,开设2-3门校企合作课程,以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为基础,将项目的设计、实施、处理、质检、验收和成果总结等主要环节作为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企业资深工程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进修授课,授课地点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到企业生产现场或学校,学生课程学习合格后,学校认定相应的课程学分和成绩。计划通过5年的建设,完成2-3门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实验指导书等撰写工作,完成2-3个班级的课程教学试点工作。
(6)科学研究与改革
“十三五”期间,测绘工程系的科研工作主要在如下方面有所突破,具体包括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报、对外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产学研合作等。
加强研究中心建设,促进学术团队发展。十三五期间,加大对无人机航摄、激光与雷达干涉测量工程、区域遥感工程技术应用等三个院级研究中心的投入,以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促进交叉学科快速发展,推动对地观测数据的应用和行业发展,努力成为安徽省激光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业务常态化的先行者。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保持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持续增长,争取高级别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另外,积极在省内承接横向项目,并且按时优质地完成各类横向项目,扩大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在省内的影像力。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必赢官网讲学,做强校内学术品牌,同时也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知名学校或者企业挂职、国外访学等,开阔教师的视野,捕捉测绘发展前沿动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改革科技成果激励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十三五期间,加大科研成果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加大并重视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及支持力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报奖工作,提高成果的转化率,发挥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积极寻求与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就测绘工程方面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扩大合作领域,推进产学研工作,提升合作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7)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建立以“认识性实习—课程实验—操作课程—生产实习—创新活动”为主线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素材库;建立集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变形监测、施工放样、地理国情监测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测绘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与国内具有甲级测绘资质企业的合作,形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校企、校际、校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
未来5年,测绘工程专业将朝着强化测绘应用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应用开发、共享服务等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服务良好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处理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向努力。
(8)实验条件建设
测绘工程系“十三五”期间将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重点在校内测绘实验实训场、模拟摄影测量实验室、多源数据集成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社会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1>校内测绘实验实训场
综合考虑测绘实验实训的场地需求,在必赢626net入口会峰校区建设两个测绘工程实验实训场:一个为校内综合实验场,满足日常随堂课程实验的教学需要;一个为控制测量兼地形图测量的集中实习实验场,满足测绘集中实习的教学需要。
<2>模拟摄影测量实验室
完成摄影测量模拟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工作。在地形测量方面,通过在沙盘上放置微棱镜、四周摆设全站仪的方式,开展模拟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教学任务。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通过几条高强度导轨,配以步进电机,设计专门的控制系统,搭建室内模拟飞行轨道系统;通过对民用相机进行钢架外框加固,基于高精度室外检校场进行相机标定,实现民用相机的量测化改造;设计专门的沙盘模拟地面景物;通过结合以上三者实现模拟航空摄影飞行,控制系统可根据航线设计软件的参数控制相机在轨道范围内的运动及曝光,获取沙盘的航空影像,并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空三加密、矢量测图、三维建模等一系列处理及应用,达到教学、示范、实验的目的。
<3>多源数据集成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
多源数据集成应用工程技术实验室拟开展多源数据处理实习(内容包括多源海量数据存取和批处理、多尺度数据融合及时间序列数据重建)、多源数据综合应用实习(主要涉及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环境及交通行业的综合应用)及多源遥感数据一体化处理综合的关键技术研究。在多源数据处理方面,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和开发可视化数据处理平台,建立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在多源数据综合应用方面,购置高性能技术机和开发多源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平台,建立多源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实验室建成后,达到教学、示范、实验及科学研究的目的。
<4>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院级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探索服务社会共享平台的建设,积极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对外技术服务与交流等社会服务,建设区域及行业服务功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院实验实训场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学生工作
积极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经过5年的建设,力争实现测绘工程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录取率均达到98%,报到率达到98%以上,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招生步入正轨,努力保证旺盛的生源和较高的生源质量。
同时,增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立毕业3-5年学生的追踪服务机制,了解毕业生的单位信息、岗位信息、收入情况等,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计划经过5年的建设,就业工作实现了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工作目标,初次就业率按国家现行政策统计口径计算超过85%,年终就业率达到98%,专业总体考研率达到30%,录取率超过25%,考取985、211高校人数逐年递增,达到考研录取人数的50%,努力实现了招生就业质量的双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为实现上述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必赢626net入口将进一步加强对测绘工程系发展规划工作的指导,并采取以下一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发展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了发展规划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学院成立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常务副组长,下设发展规划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工作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发展规划工作专题例会,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建设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和不足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整改。
测绘工程系成立发展规划工作小组,由专业带头人牵头,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建立测绘工程专业、遥感技术与科学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具体完成专业建设的规划、实施及软硬件建设工作。
(2)政策保障
为稳步推进测绘工程系发展规划建设,必赢官网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和措施,主要有:
a、学院在政策上重点支持测绘工程系发展建设,校内专项课题立项时,优先考虑测绘工程系的建设相关项目立项。
b、在专业建设人员配置上给予优先考虑,对项目建设需要的主要专业教师,可以在其它工作任务安排上适当减少或不作安排,确保专业建设人员有时间、精力做好建设工作。
c、教学资源、经费优先安排。对测绘工程系的建设项目,学院在场地建设、设备添置、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在测绘工程系建设过程中,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5年内投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购置必要的教学科研设备与软件。资金筹措以学校扶持、学院自筹和各类横向、纵向项目经费支持相结合。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制度和逐级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把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各项目小组的重要指标;实施设备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质量控制
为保证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建设质量,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a、实施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由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全过程。
b、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制度。在校内,加强教学常规督导和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建设,加强院内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在校外,广泛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等渠道采集人才培养质量信息,以达到持续改进专业建设。
c、实施规划建设自我评估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对专业进行自我评估,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对规划建设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条件进行评估和验收,以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行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作为规划建设好坏的重要依据,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d、实施网上展示制度。在学院网站上建立专门空间,分项目及时收集整理规划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成果,将专业建设的方案、计划、阶段性成果等及时上传,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随时接受各级领导、专家的检查。建立网上信息咨询与反馈平台,公开征集专家、教师和学生对规划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